比特币的挖矿原理基于工作量证明(PoW)共识机制。简单来说,矿工们需要利用计算机的算力,不断进行哈希运算,尝试找到一个符合特定条件的哈希值。这个过程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数字海洋里捞取特定的 “数字珍珠”,每一次哈希运算都是一次捞取尝试。只有率先找到符合要求哈希值的矿工,才有资格将新的交易信息打包成一个区块,并添加到区块链上,同时获得系统给予的比特币奖励。
当前,比特币全网算力处于一个极高的水平。截至 2025 年,比特币网络的总算力已高达 913 EH/s(1 EH/s = 10^18 次哈希运算 / 秒)。这意味着全球所有参与比特币挖矿的设备,每秒能够进行 913×10^18 次哈希运算。如此庞大的算力汇聚在一起,使得挖矿竞争异常激烈。打个比方,如果把比特币网络比作一个巨大的抽奖池,全网算力就是所有参与者的抽奖次数总和,每个矿工的算力则是其个人的抽奖次数。在这个抽奖池中,中奖概率与抽奖次数成正比,因此矿工的算力占比越高,挖到比特币的可能性就越大。
比特币的区块奖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。2024 年比特币区块奖励减半后,每挖出一个区块仅奖励 3.125 枚比特币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比特币的总量会逐渐接近 2100 万枚的上限,区块奖励也会越来越少,这也导致了挖矿难度的不断增加。在这种情况下,要想获取 1 枚比特币,就需要投入更多的算力。
从单个矿工的角度来看,以 2025 年 4 月推荐的阿瓦隆 A1566 矿机为例,即便在电费 0.4 元 / 度、比特币价格约 61.5 万元的理想条件下,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矿机、支付电费和维护成本。因为其算力与全网算力相比,仍然只是沧海一粟。假设一位矿工拥有一台算力为 100TH/s(1 TH/s = 10^12 次哈希运算 / 秒)的矿机,而全网算力为 913 EH/s,那么该矿工的算力占比仅为 100×10^12÷(913×10^18)≈1.095×10^-7。在这种占比下,该矿工挖到一个比特币所需的时间极长。按照平均每 10 分钟产生一个新的比特币区块计算,该矿工平均需要大约 556 天才能挖到 1 枚比特币。
值得注意的是,比特币网络会根据全网算力的变化自动调整挖矿难度,以确保平均每 10 分钟产生一个新的区块。当全网算力增加时,挖矿难度会相应提高;反之,当全网算力下降时,挖矿难度则会降低。这种动态调整机制使得获取 1 枚比特币所需的算力始终处于变化之中。
从新手到专家,我们提供全面的加密货币知识和交易策略,帮助你在加密世界中不断成长。